产品好不好先看配料表 全民成分党时代企业怎么玩?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5-03-18


  随着新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正式落地,推动食品行业健康正在全面升级。一场全民参与的“配料表革命”,正在席卷整个食品行业。

  新国标实施背景与核心调整

  2025年2月8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新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—2024)正式生效。

  此次修订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工业技术进步,重点调整了防腐剂、着色剂等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与限量,旨在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健康,推动食品行业向更天然、更安全的方向转型。

  主要修订内容:

  1. 防腐剂使用收紧:

  - 脱氢乙酸钠在面包、糕点、果蔬汁(浆)等7类食品中被禁用,仅允许在腌渍蔬菜中以更低限量(0.3g/kg)使用。

  - 罐头类食品因生产工艺可实现商业无菌,全面禁用乳酸链球菌素、山梨酸等防腐剂。

  2. 着色剂淘汰与替代:落葵红、密蒙黄等6种合成着色剂因天然替代品成熟而被移出食品添加剂清单。

  3. 新增甜味剂总量控制:混合使用甜味剂时需遵循总量限制,确保安全性。

  监管与企业响应

 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,通过专项检查、企业培训、抽检监测等方式推动新规落地。例如,玉门市市场监管局销毁禁用添加剂0.5kg,郎溪县建立“任务台账”逐户指导企业调整配方。

  企业层面,烘焙品牌转向丙酸钙、山梨酸钾等替代防腐剂,罐头厂优化灭菌工艺以符合“零添加防腐剂”要求。

  专家解读:理性看待添加剂,科学守护健康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,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是安全的,消费者需区分“非法添加物”与合规添加剂。例如,碳酸氢钠(小苏打)和苯甲酸在限定范围内可有效提升食品品质与安全性。

  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专家强调,新国标实施后部分食品保质期可能缩短,建议消费者适量采购、减少囤积。

  行业观察:“成分党”崛起倒逼企业革新,健康食品成国民刚需

  从“配料表焦虑”到行业变革

  近年来,中国消费者对食品配料表的关注度显著提升,“零添加”“清洁标签”成为选购关键词。这一趋势倒逼企业主动优化配方,减少防腐剂、人工色素等非必要添加剂的使用。

  例如,石嘴山市商超自查下架含脱氢乙酸钠的面包,改用复配防腐剂;厦门市食醋企业回归传统发酵工艺,摒弃冰乙酸勾兑。

  健康需求驱动创新

  1. 技术升级:果蔬汁行业通过超高压灭菌等新技术替代纳他霉素,实现天然保鲜。

  2. 天然替代:着色剂领域,酸枣色等合成色素被天然提取物取代,兼顾安全与美观。

  3. 透明化标签:企业通过清晰标注添加剂名称与功能,增强消费者信任。例如,某烘焙品牌在包装注明“使用山梨酸钾(防腐剂),符合GB2760标准”。

  健康食品的刚需属性

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指出,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变化,高频消费食品(如面包、腌菜)的添加剂累积风险被重新评估,企业需以“减法”思维应对市场需求。厚德健康研究院调研显示,超70%消费者愿为“少添加”产品支付溢价,印证健康食品从“可选”向“必选”转变的趋势。

  结语

  新版国标落地与“成分党”兴起的双重驱动下,中国食品行业正迈向更透明、更健康的新阶段。厚德健康集团将持续关注政策动态与消费需求,助力产业链升级,为国民提供安全、营养的高品质食品。

  (新闻来源综合自:北京日报客户端、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、茂名日报、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海峡网等。)